廊坊市龍河高新區科技成果孵化園現址是一個廠房區,在新的計劃中,這里將被改造成為一個全新的創客基地與創新社區。隨著場所功能的轉變,工廠原來用于運輸的道路將被拆除,成為社區中新的步行空間。拆除的混凝土路面,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被分批運走。在整個的改造項目中,我們對混凝土材料進行了研究,嘗試利用拆除的混凝土材料進行循環利用,保留場所的記憶,又形成新的形式語言和審美。
材料特性
混凝土不是天然材料,它是一種基本的人造建筑材料,并且歷史悠久?;炷潦怯赡z凝材料、粗骨料、細骨料、水以及必要時摻入的化學外加劑組成,經過膠凝材料凝結硬化后,形成具有一定強度和耐久性的人造材料。混凝土生產的工藝流程是將骨料和膠凝材料按適當的比例摻合在一起,成為漿體,進行支模澆筑,而后凝結硬化成為整體。這個過程不僅是將混凝土的各個構成材料凝結硬化的過程,也是混凝土建造的過程。這種建造方式使得可塑性和整體性成為混凝土最主要的特征。
設計與策略
場地中的混凝土路面為整體澆筑,自身沒有任何的形狀,在拆除過程中,經過機械挖掘,破裂成大小不一的混凝土塊。這些混凝土塊為不規則的多邊形,以四邊形為主,棱角分明,大小從0.5m到1.5m不等,厚度有10cm和30cm兩種規格。將混凝土塊在新的環境中進行擺放,大小相間,塊與塊之間留有空隙,填充青灰色碎石,方便下雨時場地收集的雨水通過縫隙快速下滲,同時碎石的顏色也很好得襯托出混凝土塊的形態。
從缺乏獨立形態的建筑垃圾到新的地面鋪裝,原有的材料得到了循環利用,雨水得到了下滲,場地的功能得到了滿足?;炷敛粌H完成了自身形式上的轉變,也創造了新的形式語言,賦予了整個場所獨特的個性和審美趣味。
建造
混凝土塊的規格為05-1.2m,這樣規格的重量便于在施工中人力來進行移動。*混凝土塊的厚度為 30cm,使混凝土塊可以利用自身重量保持平整和穩定。*混凝土塊之間的縫隙保持一定的距離,以 便在填充碎石時雨水的下滲。*填充的碎石,以深色為好,可以就地用工地攪拌混凝土所用的骨料。
第一步:場地平整,并對基礎進行夯實
第二步:鋪設200厚的級配碎石作為墊層
第三步:將挑選出來的混凝土塊根據設計意圖在場地擺放,混凝土塊下用 干硬性水泥砂漿與墊層固定
第四步:在混凝土塊之間填充青灰色碎石(碎石可以選用混凝土所用的骨料)
建成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