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泉州五里街民宿
地點:福建省泉州市
規模:2017平米
設計時間:2020年
政策背景解讀:
2016年,中國鄉村旅游從過去的小旅游、中旅游進入到了大旅游時代,鄉村旅游人次目前已達13.6億,平均全國每人一次,鄉村旅游收入將達到4000億以上中國鄉村游進入“大旅游時代”。在此時代背景下,中央提出發展全域旅游的宏觀政策,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統一規劃布局、優化公共服務、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綜合管理、實施系統營銷,有利于不斷提升旅游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游消費需求。
響應國務院的號召,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泉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落實中央、省、市促進全域旅游發展、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等決策部署,構建“亮點在古城、厚度在山海、空間在生態連綿帶”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打響“海絲泉州”品牌,建設世界“海絲”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著重打造好“五里街——介福”、“岵山——仙夾”兩條精品線路。
五里街鎮將按照“以人為本、保護為先、發展為重”的原則,整合各方資源,全面解決該區基礎設施落后、房屋危及安全問題。積極引進發展手工傳統小吃、傳統工藝、古韻茶館、古玩收藏等個性文創店。同步挖掘整理古街名人軼事,打造“海絲永春”第一條特色文創產業街區,讓古街區業態活化,打造永春旅游新引擎,建成海內外永春人的精神家園。
現場狀況解讀
本次設計場地位于福建泉州市省永春縣五里街鎮。現狀無高差,一側臨街,其余三側為現狀民房。原建筑為五里街供銷社,改造主體由一棟臨街3層樓及內側一棟5層樓組成。兩棟建筑雖由內院相連,但首層空間并不互相聯通,雖有樓高優勢,但并未發揮其視野優勢。周邊建筑均在五里街整體改造計劃下恢復古街騎樓風貌。如何在整條古街建筑中脫穎而出,打造一座體驗感極佳的度假民宿成為本項目的主要挑戰。
發展目標:
本項目以延續五里街歷史文脈為核心目標,繼承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模式,將精品民宿與展覽空間、文創售賣、文化活動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獨具創意又兼具地方特色的民宿綜合體,為國內外游客提供一個高品質的民宿體驗空間。以此帶動街區活力以及街區的自身更新能力,促進人口回流,激發街區活力。
項目定位:
本項目將打造一座為游客、訪客提供特色餐飲居住體驗、展示永春當地文化特色、以獨特方式體驗古鎮文化的精品民宿,同時為當地社區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新的場地和新的選擇。
方案創新:
1. 尊重老建筑,在不破壞老建筑建筑結構與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更新。
2. 提供舒適、寬敞有特色的客房體驗。
3. 將建筑底層打通、盡可能地創造 靈活、舒適、有現代特色的公共空間
4. 用玻璃水池屋頂將內院變為室內空間,并形成波光粼粼的室內光影效果 。
5. 尊重周邊環境現狀,在多個層面與周邊環境產生空間和視覺聯系。
6. 設置頂層天空酒吧,同時提供鳥瞰五里街的新角度、新體驗,成為當地旅游體驗的新亮點。
方案文化特色:
1. 植根當地歷史文化,使用當地材料延續古街風貌文脈特征。
2. 發揚傳統的院落、騎樓空間特征,力求打造一座符合當地氣候條件,人民生活習慣的,沿襲傳統文脈的建筑
功能分區:
1. 民宿占地面積不大,兩棟老供銷社建筑圍合的中庭相對局促,將內院加蓋屋頂,將建筑首層打通形成連續的室內公共空間。
2. 沿街部分設置入口平臺和展廳,讓民宿和底層文化展覽設施盡量面向街道開放, 民宿首層為連通街道和內院的,于其中設置前臺、咖啡、簡餐等功能。
3. 沿街部分二層三層為咖啡書吧,可舉行小型活動,三層有獨立包間。
4. 非沿街建筑二層為會客區及服務區。四層頂設置酒吧。
交通流線:
1. 本建筑臨街,停車位與周邊建筑共享。
2. 在建筑一側加建電梯,以滿足殘障人人士的通行需求。
3. 原建筑直通頂層的樓梯予以保留,以滿足疏散要求。三層以上客房區設置門禁,以保證不被底層公共區域打擾。
成本控制策略:
原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和局部磚混結構。在改造過程中盡量尊重原結構,在其基礎上進行改造。部分采用鋼結構加建電梯和中庭屋面。
城市策略:
1. 建筑主要臨街立面恢復其歷史風貌、在此基礎上涂刷白色涂料,讓建筑可以在沿街建筑組團中凸顯出來。
2. 沿街底層設置入口平臺,盡量向街道打開,將人引入內部公區的文化展覽設施。
3. 頂層天空酒吧與古街建立視線聯系,提供體驗古鎮特色的新途徑。
客房設計策略:
1. 將現有空間進行劃分成為面積大小不同的客房類型,以滿足不同住客的需求。
2. 客房采用木色調為主,室內布置陳設簡約時尚,大扇可開啟玻璃窗滿足通風采光需求,玻璃浴室隔斷呈現現代氣息。